2024年6月12日下午,郑州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在卓越讲堂一楼隆重举行2024届毕业典礼暨学士学位授予仪式,共同见证2024届毕业生完成学业,迈向人生新的征程。典礼现场,气氛庄重而热烈,毕业生们身着学位服,满怀对母校的感激之情,对未来充满期待。
典礼伊始,全体师生起立,奏唱国歌,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礼堂上空,激励着毕业生们不忘初心,砥砺前行。随后,院长侯宏业作毕业致辞,他回顾了2024届毕业生们在校期间的成长与变化,对大家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,并寄语毕业生们要坚定信念,勇攀高峰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。
尊敬的各位老师、亲爱的同学们:
时光如梭、岁月流转。又到了一年一度令人难忘、又依依不舍的日子。
2020年,注定是初等教育学院不平凡的一年,那一年,不但有新冠,也有全体教师攻坚克难,作为学校的首选专业,参加了河南省首批师范专业认证,那一年,我很骄傲,成为了初等教育学院的第三任院长。
四年前,全体师生勠力同心、众志成城,顶着严重的疫情,开始了我们的线上教学,也开始了难忘的大学第一课。四年的时间,弹指一挥间,我们就来到了激动人心的毕业离别。
今天,站在这里,作为你们的师长,我想到了一部电视剧,《我的团长我的团》,初等教育学院大门口每一块闪亮的荣誉,不正是我们这个团队冲锋陷阵、奋勇争先的历史见证吗?2024届的同学们,也正值青春年少、激扬文字、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辉煌岁月,未来,或艰难曲折、或一帆风顺的新开端,对在座的每一位,都是从未经历的新挑战、新机遇。
在这里,我想送给同学们三句话:
第一句:不要忘了你们的初心。大学重在文化的熏陶,重视自强自立的奋斗精神。它只是一个平台,一份人生不可或缺的经历。两年或者四年,快乐充实而又短暂。因此,请别忘了你们当初十年寒窗的励志誓言。以后的路依旧漫长,初心到使命的转化,需要责任和担当。所有的逆袭,都是有备而来,所有的幸运,都是你事先的努力埋下的伏笔,每个人拼命奋斗的样子,都有可能很狼狈,但勇往直前的样子永远最美!
第二句: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。未来的工作中会有无数的烦恼,数不清的不如意。但要相信,生命中的贵人,一定是你的真诚、积极、与人为善换来的。无论是你的领导、同事、家人还是孩子,都是我们不可回避的矛盾、也是资源。即便遇到了暂时无法克服的困难,你还有同学、老师可以求助。也许,今日一别,永远不会再有聚齐的一天。但我还是希望,最多十年,大家在郑师的校园聚会一次,虽然那时我已经退了,只要收到邀请,我一定准时赴约。
最后一句:向下扎根,向上开花。我们专业的使命,就是服务河南基础教育事业发展,更多的同学还会奋斗在乡村一线的教学岗位。老师们至今最骄傲的就是走遍全省各地的小学,几乎都会找到我们学院绽放的花朵。小岗位照样可以做出大事业,人民教育家于漪90高龄,仍然与孩子们相融相通,习近平总书记,也是从一位上山下乡的小知青,成为备受人民爱戴的领导。人的一生,风雨兼程,就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,无论顺流还是逆风,用心生活,用力向上,微笑前行,不负生活,不负自己,就是对生命最好的诠释。
亲爱的同学们,也许你们现在还很渺小,甚至还会无所适从,那就从现在、从脚下的第一步做起,从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努力,挥一挥手,作别西天的云彩,再过二十年,我们来相会,那时的你,那时的我,共同向青草更深处漫溯吧!
紧接着,党总支书记周红杰宣读了关于表彰优秀教师、优秀论文指导老师、优秀德育导师、优秀毕业论文、省级优秀毕业生以及我院特殊贡献者的决定。这些荣誉的获得,既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肯定,也是对全体师生追求卓越、奋发有为的鼓舞。
在颁奖环节,学院领导依次为获奖者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杯,现场掌声雷动,气氛热烈。获奖者们脸上洋溢着喜悦和自豪,他们纷纷表示,将珍惜荣誉,继续努力,为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随后,教师代表闫淑霞教授发表了深情寄语。她分享了自己与毕业生们共度的美好时光,表达了对毕业生们的不舍和祝福,鼓励毕业生们要勇于面对挑战,保持初心,勇往直前,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接着,毕业生代表韩明原上台发言,他首先向辛勤付出的老师们表达了衷心的感谢,并深情回顾了大学四年的点点滴滴。他感慨道,四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,转眼间就要告别母校,踏上新的征程。他表示,将铭记母校的教诲,不忘初心,砥砺前行,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。同时,也祝愿母校越来越好,同学们前程似锦!
最后,典礼进入学士学位授予环节。学院导师代表为毕业生们施拨穗礼,并合影留念。随着老师的手腕轻轻一抖,穗子从学位帽的一侧被优雅地拨到了另一侧。这一动作虽然简单,但却承载着无数的含义:它代表着毕业生们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转变,从青涩走向成熟的蜕变。这一刻,标志着毕业生们正式完成了学业,迈向了人生的新阶段。他们将带着母校的期望和祝福,扬帆起航,逐梦前行。
毕业典礼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。毕业生们纷纷表示,将珍惜这份宝贵的回忆和经历,牢记使命,奋勇向前,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梦想而努力奋斗。同时,他们也祝愿母校越来越好,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。
撰稿人:张爱文